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专家在鉴定文物。 记者杨勤 摄 日前,本报关于“广州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悬赏打假”的报道引起文物收藏界的高度关注,8月5日,来自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林锐、潘鸣皋、许建林以及深圳市文物考古所的任志录4位省内陶瓷鉴定权威专家走进尚未装修完毕的广州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花了7个小时对博物馆的馆藏进行鉴定评级。在专家们的“火眼金睛”之下,300件送评的汉代陶瓷被...
21岁的赵刚(化名)5月初在武侯区抢了一包玉石和一部苹果手机,被抢的张女士说自己的玉石价值12万多。在提请批捕时,警方附上了一份情况说明:被抢的7块玉石饰品经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验被认定为翡翠挂件。但这是真伪鉴定,由于张女士无法提供玉石的购买手续,武侯区物价局无法对玉石作出价格鉴定。对此,武侯检察院仅认定了被抢的一部手机,认为该男子涉嫌抢夺,但属于“数额较大”,而不是...
佳士得本月推出了两场中国工艺精品网上拍卖,无独有偶,北京保利拍卖5月也与淘宝网合作推出了“傅抱石家族书画作品”专场。网上艺术品交易市场日趋白热化,不仅传统拍卖行建立了自己的在线拍卖网站,新兴艺术品电商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近来面向大众市场的电商平台也加入战局。对此,业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消费习惯的改变,艺术品网上交易将是大势所趋。 新旧面孔齐亮相 佳士得本月举...
近些年来,古玉成为有一定实力收藏爱好者的追逐目标,古玉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更是收藏者们频频出手的动因。而如何来辨别真假古玉,可以通过“远观其形、近观其质、细观其工”这三个步骤来鉴定。 “远观其形”是指仔细观察古玉器的形态。古玉器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不仅具有老旧、古朴的包浆,而且又有鲜活神韵的外表。而仿品在形态上相似于真品,却缺少神韵。̶...
“棒槌”、“烧包”是古玩行当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们对那些自认“高手”、但鉴定水平有限却自信满满想来“捡漏”的藏家的统称。这样的人很容易中了古玩行当“故弄玄虚”、“借刀宰人”的招数。 案例:江湖高手也被忽悠 年年打雁,今年却被雁琢眼。对于从湖南来疆做生意...
近些年,从专业茶友圈到普通消费者市场,频频曝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乱象,却鲜见权威的鉴定与查处。那么,茶叶真假究竟谁说了算?市场乱象究竟谁来管? 5万元的普洱茶,真假扑朔迷离 6月中旬,某茶叶资讯网站从广州八八青茶叶有限公司花5万元购买了一饼知名茶人陈国义签名版的“88青饼”普洱老茶,重约323克,准备分拆后在2013年北京国际茶叶展上作为奖品赠送给茶友。 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主任、中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副秘书长古方表示,总的来说,选购玉器,首先要看材质和工艺,然后要看时代特征和大师风格,以及可能存在的仿制、伪造特征,这都需要藏友在实践中日积月累。要说辨伪技巧,得按具体的材质、器形、时代、工艺及作伪手段来谈。笼统地说技巧,反而会误导人。但是有一些基本要点,还是可以让藏友避免轻易上当。 一,要具备基本知识,有判断力;二...
“河南造”是一个让收藏界和鉴定界都头疼的词,不少专家都曾经栽在“河南造”上。 近年来民间收藏热潮使得对于文物艺术品鉴定的需求暴涨,随之而来的鉴定骗局和乱象层出不穷。记者梳理了近年来文物艺术品鉴定领域内的重大骗局,以探析当下文物鉴定的技术缺漏和现实瓶颈。文物鉴定走在商业化和文物保护的双轨上,能否摆脱分裂的痼疾,尚不明晰。 2013年5月中旬,北京保...
这天小北照例一早收完货就到上善斋来喝茶,顺便打听各方面的消息。 水哥刚忙完开张第一笔买卖,心情大好,谈锋甚健。“小北,最近我一个朋友遇到个事,说给你听听?” “肯定又是上当受骗的吧!”小北不经意地撇了撇嘴。 “奇怪了,我还没说呢,你咋就知道了呢?” “干咱们这行的,哪天要是不听个一两出上当受骗的剧,那才奇了...
《瞭望东方周刊》近日报道了我国文物市场造假乱象,称近年来文物艺术品鉴定的需求暴涨,随之而来的鉴定骗局和乱象层出不穷。从制假到售假的产业链条在中国已经发展成熟,作假的手段五花八门。 青铜器之村年产值9000余万 难住专家 《瞭望东方周刊》报道称,不少专家曾经栽在“河南造”上。 报道称,河南省伊川县烟涧村是中国著名的“青铜器之村”,因为出产高仿青铜...
由收藏家马霍恩买下并引起争议的画作《打牌作弊者》。 六年前,苏富比[微博]拍出一幅“卡拉瓦乔画作复制品”,落槌价4.2万英镑,事后却被买家鉴定为价值1000万英镑的真迹。为此,原卖家将苏富比告上法庭,要求获得赔偿。而面对诉讼,苏富比坚称该画是复制品。 卖家:苏富比拍卖前缺少研究分析 2006年,兰斯洛特·威廉·赛维特斯将一幅画作委托苏富比拍卖。拍卖...
画作《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左)被认为是年轻版《蒙娜丽莎》。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3日报道,300多年来传世名画《蒙娜丽莎》一直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被视为艺术大师达·芬奇独一无二的画作。不过最近的研究表明,去年公开亮相的画作《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同样出自达·芬奇,而且其创作时间远远早于《蒙娜丽莎》。 经数度转手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画...
近日,现身某鉴宝类电视节目的一件现代熨斗状青花瓷引发热议。这档鉴宝节目官方微博发布“专家辨宝秘笈”称:此物是清晚期的“熨斗”,其胎底粗糙,釉色笨拙但通透,青花样式简约,有清末民国风格,可以确定是真品,不是仿造品。面对这样的“秘笈”,网友3天内评论、转发近3000次,几乎一边倒地“欢乐”了,“...
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5日在广东佛山指出,在大量仿品赝品充斥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同时,现今中国内地文物鉴定方面亦是乱象丛生。 在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文物艺术品物证技术交流座谈会上,雷从云称,近些年来,内地文物鉴定活动相当混乱,传统的眼学鉴定(文物专家凭肉眼对古艺术品进行研究、分析和综合,然后得出自己的鉴定判断)正受到严峻挑战,“这与文物鉴定专家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文物艺术品鉴定的“科学证据”时代已经来临。首届全国文物艺术品物证技术交流座谈会将于明年1月4日至6日在南海平洲红木古玩城举行,届时,自然老化显微痕迹鉴定技术将会得到推广。 “我们希望文物艺术品通过物证司法鉴定变得更科学、更准确、更权威。”该活动负责人介绍说,此次交流会上进行推广的“自然老化显微痕迹法”,是按照刑事科学技术痕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